全國服務熱線
13911785091
瀏覽次數:337來源:三銳機電工程
1、自然通風特點
依靠室外空氣溫差所造成的熱壓, 或利用室外風力作用在建筑物上所形成的壓差, 使室內外的空氣進行交換, 從而改善室內的空氣環境。
不需動力, 經濟; 但進風不能預處理, 排風不能凈化, 污染周圍環境; 且通風效果不穩定。
2、機械通風特點
靠風機動力使空氣流動的方法稱為機械通風。
進風和排風可進行處理, 通風參數可根據要求選擇確定, 可確保通風效果, 但通風系統復雜, 投資費和運行管理費用大。
3、局部通風
局部通風就是在有害物產生的地點直接把它們捕集起來,經過凈化處理排至室外.局部通風系統所需要的風量小,效果好,設計時應優先考慮。
分為:局部排風和局部送風
① 局部排風:在集中產生有害物的局部地點, 設置捕集裝置, 將有害物排走, 以控制有害物向室內擴散。這是防毒, 排塵最有效的通風方法。
② 局部送風:向局部工作地點送風, 使局部地帶造成良好的空氣環境。主要用于局部降溫.又分為系統式和分散式。系統式就是通風系統將室外空氣送至工作地點。分散式借助軸流風扇或噴霧風扇, 直接將室內空氣吹向作業地帶進行循環通風。
4、全面通風:就是對房間進行通風換氣, 以稀釋室內有害物,消除余熱, 余溫, 使之符合衛生標準要求。
全面通風的動力可以是自然風壓和熱壓, 也可以是風機風壓。
5、全面通風具體實施方法又可分為全面排風法, 全面送風法, 全面排送風法和全面送、局部排風混合法等, 可根據車間的實際情況采用不同的方法。
6、全面通風的效果取決于氣流組織方式, 通風風量大小及房間內熱濕和有害物的產生量等因素。
7、全面通風風量計算
全面通風的風量應能確保把各種有害物(包括有害氣體, 粉塵, 水蒸氣, 熱等)全部稀釋或排除, 使有害物濃度不超過衛生標準。 由于有害物的性質不同, 應分別計算所需風量, 然后確定全面通風所需風量。
氣流組織:送風、排風口位置的合理布置,選用合理的風口形式,合理分配風量。
氣流組織原則:
① 能避免把害物吹向作業人員操作區;
② 能有效地從污染源附近或有害物濃度大的區域排出污染空氣;
③ 能確保在整個房間內進風氣流均勻分布,盡量減少渦流區。
8、全面通風的氣流組織方式
廠房車間通風過程中, 是機械通風與自然通風的共同作用結果, 室內的進風和排風是多通道的, 既有由通風系統產生的有組織的進排風, 也有從縫隙, 窗戶, 門洞等產生的無組織進排風, 根據“物質平衡”原理, 各種進風量與各種排風量應相等.這就是室內風量平衡的原則。其表達式為:
Gzj + Gjj = Gzp + Gjp
室內外壓差為零,用于無特殊要求車間
當Gjj > Gjp時
室內處于正壓狀態,適用于潔凈度要求高的車間
當Gjj < Gjp時
室內處于負壓狀態,適用于產生污染的車間
在通風過程中, 室內空氣通過與進風, 排風. 圍護結構和室內各種高低溫熱源進行交換, 為了使房間內的空氣溫度維持不變, 必須使房間內的總得熱量∑Qd與總失熱量∑Qs相等, 也就是要保持房間內的熱平衡。即
∑Qd = ∑Qs
9、事故通風
對于有可能突然從設備或管道中逸出大量有害氣體或燃燒爆炸性氣體的房間,應設事故排風系統, 以便發生逸出事故時由事故排風系統和經常使用排風系統共同排風, 盡快把有害物排到室外。 事故通風系統的風機開關應設于便開啟的地點, 排除有爆炸危害氣體時, 應考慮風機防爆問題。
事故通風的換氣次數根據車間高度和有害氣體的容許濃度大小來確定.
容許濃度>5mg/m3時, 車間高度≤6m者,換氣≥8次/時, 車間高度>6m者, 換氣≥5次/時. 容許濃度≤5mg/m3時, 上述換氣次數應乘以1.5
事故通風的室內排風口應設在有害氣體或爆炸危險物質散發量可以大的地點。
事故通風的室外排放口不應布置在人員經常停留或通常通行的地點,而且應高出20米范圍內高建筑物的屋面3米以上,當其與機械送風系統進風口的水平距離小于20米時,應高于進風口6米以上。